发布日期:2025-04-15 12:06 点击次数:125
回顾历史的长河
让历史照亮现实
【国防教育专栏】
39军司令部里的大管家
史怀珍
石怀珍像
在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鲍店镇东北常村,有一位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革命先驱——史怀珍。他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一位普通的后勤工作者,却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。他的故事,是山西革命精神的缩影,更是那个年代无数志愿军官兵奋斗与牺牲的真实写照。
1916年,史怀珍出生在一个普通农家。1938年4月,怀着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,他从家乡报名参加了八路军。1939年4月,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,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平凡的革命之路。
展开剩余70%在抗日战争时期,史怀珍随八路军第5纵队转战冀鲁豫、苏北等地,为开辟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。抗战胜利后,他随部队挺进东北,成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的一员。
在解放战争中,史怀珍经历了无数腥风血雨的考验。他参加了四平保卫战、辽沈战役等重要战役。1948年11月2日,他随部解放沈阳,在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中,二纵直捣市中心,活捉敌沈阳城防最高指挥官周福成。解放沈阳后,史怀珍随部队一路南下,直到中越边境的镇南关。
1950年,第39军回师中原,在河南漯河驻扎期间,史怀珍还参与了治理颍河水利工程的工作。他的工作细致认真,展现了山西子弟吃苦耐劳的精神。
1950年10月21日,史怀珍跟随部队入朝参战,担任第39军司令部管理科科长,负责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。先后参与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、春夏季巩固阵地作战和朝鲜西海岸反登陆防御作战。
在抗美援朝战争中,后勤保障是志愿军最薄弱的环节之一。史怀珍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,他带领后勤人员克服重重困难,千方百计为战士们筹粮弄菜、调剂生活。为了让战士们吃上热饭、喝上开水,他带领大家生豆芽、做豆腐、制作点心。他的努力让战士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感受到了一丝温暖。
在第五次战役后,史怀珍还主导了一场特殊的婚礼——在防空洞里为第39军作战科科长左勇和后勤部政治处宣传干事王静子举办婚礼。婚礼虽然简朴,却充满了希望与温情。正如王静子回忆的那样:“战争与和平在这里交织,炮弹壳插上金达莱花,象征着我们对和平的渴望。”
1952年,在国内开展的“三反”“五反”运动中,史怀珍因与钱财、粮物接触较多而被错误地打成了“老虎”。尽管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,但他始终没有怨言。当军领导发现问题后,及时向中央军委汇报,并得到了毛泽东的批示:前线部队停止“三反”运动。恢复工作的史怀珍没有因此消沉,而是继续任劳任怨地投入到后勤工作中。他的坚韧与忠诚令人动容。
1953年1月3日,史怀珍在司令部防空洞内办公时,不幸遭遇敌机轰炸。一颗炸弹击中了防空洞,史怀珍被压在里面,英勇牺牲。这一天,距离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仅剩数月。
史怀珍用生命践行了战争年代革命军人的铮铮誓言,无论前方多么危险,他始终坚守在后勤岗位上,为前线战士们提供坚实的保障,他的牺牲不仅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,更是对和平的坚定追求。
作者:门宇研
发布于:北京市